close

這是這趟歐洲之旅最深的體會

那就讓他來開場吧

 

名詞,由無數個過去式組成。

R0018338.jpg 
2010.2.13 攝於德國。往奇蹟教堂之路

 

並不是每棟房子都能稱為 - 家

建築物僅代表了這個字的一部份,而且是很不重要的那部分

這件事,我到今天才體會

而這也解釋了我的部分行為

 

從小到大我搬了許多次的家

到現在,我的人生還沒30年,但我已經搬了5次家

 

但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常回到小學時候住的地方

去拍照,去記錄,去走在當年上學都會走的路上

試圖從那殘存且依稀可辨的一景一物中去尋找,去感受,那屬於過去的回憶

然後再去回想我在那些場景做過哪些事,發生了哪些趣事

 

我本來以為我只是念舊

後來我才明白,其實我是在眷戀家的味道

在我內心的深處,我認為那裏才是家

 

也終於明白,為何日本人會選擇將老房子翻新,而非搬家

並且在翻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留下舊的東西

因為那些舊的物件,代表的是這個家的精神和彼此共同的回憶

而且當下環境週遭相處的人 事 物 

對於彼此都是生命中共同擁有的記憶

 

一個家的組合

除了需要一棟房子

更需要一代人,兩代人,共同在一個空間下生活至少十年以上

共同生活的記憶是構成一個家最重要的部分與元素

一景一物,都充滿了全家人的回憶,這才像個家

一個真正完整的家

 

也因此構成一個家需要時間去累積

人生就是如此 過了就無法從來

後悔沒用 只能重新再來但是請記住人生有限

 

換句話說 

我在目前這間房子的還不算久

但是我的結婚,孩子出生都在這個空間,三代的回憶都在這裡

那"事件"構成了我們共同的回憶

唯一差的就剩"累積時間"這個條件

但是很不幸的我應該還會再搬一次家。。。。

 

歐洲

並不能隨便的拆毀房舍

外觀需要維持原本的樣貌,裡頭可以改但不能更改得太誇張

一棟房舍往往蘊藏的是好幾個家庭數代的記憶

一棟建築物是家 也是傳家寶 除非家族沒落否則不可能易手

這樣個觀念造就了他們的文化深度

當然這樣是他們體會了幾百年才了解到的可貴

 

台灣

再走過那經濟起飛的歲月中

我們獲得了 也失去了

很難去談論是得到的多 還是失去的多

畢竟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

因為在意的多寡每個人都有所不同

我們不斷的拆除舊的

在人生旅途中追求表面價值與別人眼中的價值觀

拋去文化,拋掉過去

台灣還太年輕了,或許還要再過百年以上,我們才學的會他們這一套

 

 

P.S

我真的很羨慕那種一輩子幾乎沒搬過家的人

或許他住的地方不大 不現代 不方便 但是全家人的回憶都在那裏

這就是最寶貴的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手扎本-乃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